位于幕埠山脚下的枫林酒厂,是劲牌公司原酒酿造基地之一,这里盛产清香型原酒。十多年前,这些厂房的位置还是一个个小山包,如今放眼望去,是一眼望不到头、整整齐齐的生产车间。许多当地人来酒厂工人,酒厂改变了这座小镇,也改变了山里的人。
“
泡在酒里的酿酒工
枫林酒厂的四车间位于厂区最尽头,车间东南角的吊酒区,一排排不锈钢的翻转机连接输送板链的,是一排圆鼓鼓像蒸笼一样的酒甑。在酒厂四车间上班的吊酒班长柯尊生的工作就是把发酵好的酒醅,一桶一桶的安排下去上甑。“上甑”这是酒业的行话,就是酿酒。上甑、馏酒、打酒度、收酒、统计酒质酒率,这几个词便是柯尊生的日常工作的总结。
12月的枫林早已寒冷刺骨,柯尊生却穿着单薄,他挽着袖子,穿梭在22个酒甑之间。室外温度低,但吊酒区相对来说还算暖和,再加上有时要加谷壳之类,得出力。“衣服可不能太多。”他说:“冬季干活可比夏季可幸福太多,要知道夏天吊酒区开起蒸汽来整个吊酒区就是个烤箱,别说干活,光站着就一身汗。”但这些他早已习惯,他常笑着开解道:“就当是三伏排湿,三九蓄阳,也是难得的养生时刻!”
柯尊生和他的工友们每天都会将30吨粮酿完。因为是班长,每天的班前准备到班后收尾,他差不多要忙10个小时才能结束。上好甑的酒醅,在缓缓盖上甑盖后,再经蒸汽一冲,很快,粮香四溢的高度酒汩汩而出,整个吊酒区弥漫着浓浓的酒香。行走在22个酒桶间的柯尊生,不断的查看酒花酒度,他的身上、衣服沾染了浓浓的酒味,洗也洗不掉。
“
“我的青春挥洒在了这里”
负责四车间质量管理的曹兴华也是80后,算上今年,这是他在劲牌的第24个年头了,用他的话说就是:“我的青春挥洒在了劲牌。”
他从刚成年就进厂工作,酿酒车间的所有岗位他几乎都做过,不管传统工艺酿造,还是如今的自动化酿造工艺,酿酒的各个环节他都烂熟于心。由于他对工艺标准都了如指掌,加之对待工作细致且责任心强,如今成为车间的质量管理人员。
酒质是质量管理的关键业绩指标,也是左右曹兴华心情的晴雨表。每天下午酒质结果公布,被评有“优级”,曹兴华的脚步都会轻快许多。为了努力提高酒质,曹兴华把时间都花在现场:跟进员工操作执行情况;查看粮食蒸煮、发酵情况;检查入池温度等等,仔细把关每道工艺。
“
“自己与劲牌的情缘缔结得更深了”
95后的余凯是枫林酒厂新一代的蓝领代表,与低调的80后风格迥然不同,他个性鲜明,带有新时代年轻人的烙印。
虽然初到岗不久,但脑筋灵光的余凯很快就能上手解决问题,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。如今担任叉车班长的余凯,除了负责协助班组完成各种物料的转运收发,闲暇时,余凯还会带领班组成员把每一台叉车擦得锃亮,惹得路过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两眼。
一直以来,余凯将保障叉车班的服务好班组当做自己的工作准则。疫情期间,班组人手不足,他主动放弃了休息日来顶岗,却没有把自己放进加班人员的名单内。问他原由,他只是不经意地摆摆手:“我是班长,加加班无所谓。”看似散漫的回答背后,却让人感受到这名95后无言的担当。
尽管工作认真、尽责,但余凯也面临着挑战:面对班组里年纪与资历都比他大很多的老师傅们,如何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将班组拧成一股麻绳。这个课题还有待他去学习和思考。
余凯的父母都是劲牌人,作为一名劲二代,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,也正朝着建立自己的小家而奋斗。他深深地感觉,自己与劲牌的情缘缔结得更深了。
在这座藏在深山里的酒厂中,还有许多像柯尊生、曹兴华、余凯这样的80后、90后员工,他们默默书写了自己的劲牌人生。70年的栉风沐雨,无论是当年依靠肩挑背扛的手工作坊,还是如今拥有智能化的酿造车间,公司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劲牌人的辛勤付出,每一代劲牌人有一代劲牌人的故事,更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劲牌梦。